Archive for the ‘小魚讀書’ Category

OK Go+X =創作者新商業模式 and/or 品牌溝通模式?

11 月 / 26 / 2012

今年六月的坎城創意節時,OK Go 樂團的主唱與吉他手 Damian Kulash 也到了坎城,並參與了一場研討會。之前我沒有時間詳細了解背景。只隱約知道這兩年 OK Go 在 Spikes Asia 亞洲創意節和 Cannes Lions 坎城創意節也得了好多個獎。比如說與 Google 合作的 All is not lost是網路金獅獎的得主:

all is not lost

(閱讀全文…)

微天才

10 月 / 27 / 2012

Malcolm Gladwell 以 The Tipping Point 成名,是影響廣告與行銷產業思考的當代重要作家。他也在去年被 Kraft 食品請到坎城創意節做了一場演說。(這邊有人上傳了全部演講內容。http://youtu.be/xI3uMZuYLvk)

最近兩天重看他的 What the Dog Saw。覺得他的序寫得真是好。

在序裡他寫「如何找到點子」。這位專業作家分享的第一個秘訣是: (閱讀全文…)

Nike/Livestrong〈粉筆機器人〉(Chalkbot): 能讓消費者成為品牌倡導者的後數位賺得媒體操作

10 月 / 06 / 2012

這篇也是之前寫的文章,因為 Deeplocal 的 Nathan Martin 應我們之邀,再度來台當 i@T Festival 講師,因此再度刊出。

Nike 贊助傳奇自由車手阿姆斯壯(Lance Armstrong)的 Livestrong 抗癌基金會,在 2009 年自由車環法賽期間推出的〈粉筆機器人〉(Chalkbot),利用環法賽觀眾在地上 用黃色(環法賽領騎衫的顏色,也是環法賽代表色,更是抗癌成功後七次在環法賽獲勝的阿姆斯壯抗癌大業 Livestrong 基金會的代表色──話說,不論藥不藥的,我仍然支持 Armstrong 。也很高興 Nike 繼續支持他。)粉筆寫字鼓勵選手的可愛傳統,在全球最具影響力自由車賽 25 天的賽程中,讓大眾能由 Twitter 和 banner 廣告上輸入對於癌症的相關訊息,並且經由「粉筆機器人」 將訊息印在環法賽的路面上。環法賽道上的黃色抗癌訊息,隨著選手的推進,出現於特別洽談的運動頻道轉播螢幕,與環法賽相關的各項媒體報導,是個成功「綁架」事件賺媒體版面的操作。


圖說:〈粉筆機器人〉是後數位操作的範例:經由在實體世界創造大規模互動環境與數位和實體世界的使用者互動,並引發報導,賺得媒體。 (閱讀全文…)

可口可樂洞察長Stan Sthanunathan說:品質不重要!(可口可樂的調查新作法)

4 月 / 17 / 2012

(這個標題很聳動,其實比較好的標題是「人性處境才是最重要」或「可口可樂指稱調查產業病入膏肓」之類的。不過可口可樂原洞察主管用了「品質不重要」來吸引注意,我也如法炮製一番。)

可口可樂策略與洞察副總裁 Stan Sthanunathan 在2009年的一個市場研究研討會中大聲疾呼「品質不重要」,把大家全都嚇了一跳。研究產業的專業刊物《Research》因此立即對他作了個專訪,讓他暢所欲言。最近(2012年4月)我研究可口可樂的創意管理,找到了這篇文章。很喜歡(而且有助了解可口可樂創意管理上對於市場調查的政策轉變),因此整理一番來跟大家分享。 (閱讀全文…)

可口可樂快樂機器:感染不是策略,只是可能發生的成果

10 月 / 02 / 2011

在討論賺得媒體的概念時,我們知道賺得媒體與社交媒體(social media)不同,前者來自公關,偏向公關原來所說的免費媒體(free media)概念,而後者比較是指所謂的感染式(viral)廣告或行銷。在此我們就來看看全球大廣告主,全世界最大的飲料公司,旗下擁有超過500個飲料品牌的可口可樂在2010年度成功的感染式/社交媒體案例〈可口可樂快樂機器〉(Happiness Machine)


可口可樂〈快樂機器〉。為消費者帶來快樂驚喜的片刻。
(閱讀全文…)

《淘氣鬼改變世界》:關於Nathan Martin的小故事

9 月 / 30 / 2011

這是 2011 年 Nathan 應邀擔任 2011 年第三屆 i@T Festival  講師時所寫的,現在已經是 2012 年,我們要在第四屆 i@T Festival 再度邀請 Nathan 來。時間是 11 月 1-3 日。請勿錯過。

《淘氣鬼改變世界》(不是很精確的翻譯)是這次 i@T Festival 邀請來台的講師 Nathan Martin 所開的書單之一。這本書描述的是各個文化中都有的淘氣鬼(比如,盜火的普羅米修斯,西遊記故事中的美猴王)卻是改變世界的動力。Nathan 本人應該就是這樣的一個淘氣鬼。

(閱讀全文…)

賺得媒體:買不到,只能用創意去賺的媒體

5 月 / 05 / 2011

2010年,AdAge資深記者Jack Naff在坎城創意節專訪Unilever行銷與溝通長Keith Weed,詢問Unilever對於數位媒體的看法時,Weed提到說,Unilever其實不用所謂「數位」來作思考,而是以付費的(paid)、擁有的(owned)、和賺到的(earned)媒體來看待Unilever的投資。 (閱讀全文…)

策略是什麼?The Advertising Concept Book的定義

12 月 / 26 / 2010

The Advertising Concept Book這本書最有趣的地方,應該是作者把所有廣告經典的名作都給畫成草稿。除了規避著作權問題,也讓本書的概念:概念是王道,更加凸顯。作者Pete Barry在紐約的雪城大學教廣告設計,不過他本是英國人,出身倫敦的Ogilvy。他的網站也是廣告教師和學生都相當好的參考。

本書對於策略和概念的解釋在第二章。標題就是,Strategy。

(閱讀全文…)

Bill Bernbach的創意(人員)管理術

11 月 / 23 / 2010

買了這本講Bernbach和Doyle Dane Bernbach廣告的書Nobody’s Perfect: Bill Bernbach and the Golden Age of Advertising,裡面有一段寫到Bernbach管理創意人員的經典場面: (閱讀全文…)

目的啟發的品牌建構Purpose-inspired brand building

11 月 / 15 / 2010

2010年的坎城廣告節(2011年起要改名坎城創意節了)有個很有趣的轉變:客戶(廠商,行銷者,marketer)自己舉辦了很多場研討會,而且不跟代理商同台,完全以行銷者觀點來闡釋本身對於行銷傳播創意的想法。10月份我到倫敦開坎城全球代表大會時,坎城的執行長有個非常有趣的比喻:客戶以前到坎城是參加廣告公司的場子,他們在廣告公司開的派對中站在角落,啜著飲料,想要搞懂面前這些創意人。之後,客戶開始參加廣告公司辦的研討會,與廣告公司同台。而2010年,包括可口可樂在內,許多客戶直接找上坎城說:我們想要自己辦研討會,不要跟任何一家我們的廣告公司同台。客戶在坎城由觀察、參與,到主導的趨勢非常明顯。P&G在2010年坎城的這場研討會:目的啟發的品牌建構(The power of purpose-inspired brand building)就是個客戶主導,想要把自己對於品牌建構的理論昭告天下的範例。 (閱讀全文…)